在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新产品展示会上,潍柴新能源商用车的新品蓝擎X7静静伫立,它体内搭载的200kW·h电池组,是当前轻卡行业的巅峰电量。 这样的“战略利器”并非孤例。同期发布的,还有小卡行业第一款采用怀挡设计的蓝擎X1、提供5.9~7米多种长度选择的新能源大VAN等产品,从微卡到中卡,从纯电到燃油,一套覆盖全场景的全球化产品矩阵被和盘托出,其目标直指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全球市场。 全球布局提速:从“机会性贸易”到“战略性深耕” 翻阅潍柴新能源商用车的全球化“成绩单”,“连年翻番”的出口数据非常亮眼,但更深层的价值,藏在其市场结构的嬗变之中。轻卡产品成功登陆全球五大核心区域,覆盖超50个国家——这意味着,潍柴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分散的“机会性贸易”到系统的“战略性深耕”的转身。 全球化不是简单地在地图上插上旗帜,而是在核心市场深挖护城河,这在潍柴新能源商用车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在北美用纯电产品叩开高标准市场的大门,在南美以微车产品满足民生经济需求,在东南亚以轻卡参与基建物流,在独联体则以重载产品证明其性能极限。这种因地制宜的精准布局,使潍柴新能源商用车避开了单一市场的波动风险,构建起抗风险能力极强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2026年出口冲刺4000辆、其中新能源1200辆的目标,更清晰地标示出航向:潍柴新能源商用车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出海产品的“含绿量”,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抢占价值高地。 “研发-供应链-服务”三位一体,是潍柴新能源商用车驶向全球的坚实底盘。 研发层面,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拥有全球顶级研发资源协同保障,有能力进行本地化适应性开发,针对中东高温的热管理技术,针对东南亚、独联体、美洲高盐环境的防腐工艺,都已超越简单的产品出口,将技术洞察沉淀为本土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输出。 供应链层面,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整合法士特、汉德车桥等潍柴内部优势资源与宁德时代等外部顶级伙伴,形成了一条稳定、高效且具备技术前瞻性的“国际顶级供应链”。这不仅是成本与质量的保障,更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核心壁垒。 服务网络层面,全球2000多家服务站和13000多名售后工程师,特别是在美洲与独联体打造的“营销服一体”渠道,实现“车行万里,服务零距离”,成为赢得海外客户长期信赖的终极密码。 产品矩阵出海:从“技术参数”到“场景价值” 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一款“万能产品”可以通吃。潍柴新能源商用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深刻理解“全球化产品”的真谛——不是技术的生硬堆砌,而是对全球不同用户场景痛点的精准穿透与价值满足。 此次大会发布的蓝擎X1、X7等系列,正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蓝擎X1系列微卡,是行业第一款刀片电池小卡,综合工况续航300公里,一度电多跑1公里,直击用户最核心的运营经济性焦虑。而怀挡、低货台、车高2米以下等设计,都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而是来自城配物流中“手忙脚乱”、“腰酸背痛”、“限高尴尬”的真实痛点。 蓝擎X7系列轻卡则展现了潍柴新能源商用车占领技术高地的决心。行业最高的电池配置与L2+级智能驾驶辅助,将其定位从“运输工具”提升为“智能高效物流伙伴”。 从2026年6月即将推出的大VAN,到随后陆续推出的N1类柴油小卡、6缸中卡,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正在精心编织一张覆盖2.5吨到18吨,囊括纯电、混动、氢燃料及传统燃油的“全场景产品网”。这条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行的产品航道,确保了其在全球不同市场、不同能源基础设施的国家都能拥有最强的“入场券”和竞争力。 与产品匹配的是海外双品牌战略,LANDKING定位高端,以新能源与燃油并举的轻卡、微卡和自卸车产品,树立中国商用车的科技与品质标杆;SDAC则聚焦中高端,以久经市场验证的燃油轻卡和中卡产品,满足市场主力需求。这一“双子星”品牌策略,如同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深入全球市场的两个支点,共同驱动其全球化战略行稳致远。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的旅程,是一场关于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世界的生动演绎。它不以价格为唯一优势,而是凭借科技领先的产品力、深度本地化的体系力和全生命周期的品牌力,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版图上,进行一场高质量、可持续的“精耕细作”。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
[ 关于我们 ] [ 人才招聘 ] [ 展会合作 ] [ 广告服务 ] [ 友情链接 ] [ 免责声明 ] [ 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