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否则我来重汽就没有意义”。 当走上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位置的谭旭光说出这句话时,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个“打鸡血”式的口号。当中国重汽交出“行业排名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的成绩单时,围观者才恍然——这不是口号,是刻在钢板上的目标。 系统性问题,系统性解决 大开大合的商业故事令人热血沸腾,但故事的背后总伴随壮士断腕的疼痛。所有人都知道,“大象转身”很难,国有企业更是如此,牵涉面太广、涉及利益太多、肩上的包袱太沉重。动,肯定会痛,让人忍不住甚至想放弃;但不动,就是为明天制造更大的痛。 其实,整合也好、重组也好,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消灭谁,也不是要制造内卷,而是聚到一起干大事。接手重汽这四年,重卡行业风口渐熄,增长缓了甚至停了,但擅长“盘”巨无霸企业的谭旭光,以系统性的“全科手术”,让曾经病变的重汽满血复活。 “手起刀落”之间,副业剥离,房地产、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非主业参股企业一个不留,国企人固有的生活习惯被彻底打破,抱怨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此举换来的是非主业资产变现为90亿元现金流,集团资产负债率从70.3%降到60.2%;甩开包袱的同时,聚焦主业,“拳头”越捏越紧,连串组合拳下来,中国重汽逐渐从“大而散”蜕变为“大而强”,在有成长性的主赛道上,坚定了自己的业务方向和增长方式。 为苦劳鼓掌,为结果买单 但凡改革,总离不开定战略、开大会、抓落地,可现实往往是战略定得漂亮、会开得热闹,执行起来却啥也不是、一塌糊涂,如同“脚踩西瓜皮”,出溜到哪是哪。 战略决定成败,执行同样决定成败,这考验的是操盘人的智慧。以研发为例,大胆烧钱的企业有很多,中国重汽同样敢烧钱,但它的烧钱方式很高明——2021年5月,中国重汽确定了14个军令状项目和74个揭榜挂帅项目,奖励金额1.5亿元,单项目奖励金额最高700万元,按照不论资历不设门槛的原则,134名科研骨干参与竞标揭榜,单一项目竞争比例最高4:1。同样是花钱,重汽把钱花得明明白白——研发成果可衡量、可追溯,奖励到人、责任到人,让研发人员全情投入、为梦想疯狂,也能安安心心得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压力带来活力,活力带来战斗力。四年累计100多亿元的研发投入,中国重汽第一次迎来自主创新成果的大爆发,推出全球首款风阻系数0.37的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国内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黄河”牌雪蜡车,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氢燃料电池重卡在港口等多场景批量应用;自主研发的无忧换挡AMT变速箱在重汽TH7、新黄河、雪蜡车、轻卡等产品上使用,项目成果带动整车销售额125亿元以上。 统一价值观,激浊更扬清 用物质激励斗志,用铁面净化生态。我们常常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回顾中国重汽这四年,“环境治理”是不变的主旋律。 大至全员“卧倒”再“起立”,小至取消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沙发,所有干部办公室更换透明玻璃门,质量部、制造部、工艺部、安全环保部搬迁到生产一线,在“环境治理”上动真格,让作风漂浮、工作散漫的人无立足之地,从上至下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针对质量顽疾,中国重汽搭建服务质量曝光台,曝光的问题,限定相关单位在24小时内领走,一旦超过24小时,办公室督查室、监察部启动调查程序,倒逼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切实担起责任来。 该奖的奖,该管的管,该罚的罚。一场看似不起眼的“厕所革命”,75名不担责、不作为的干部受到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更不用说暗箱操作、内外勾结、吃拿卡要、相互宴请等违规违纪的腐败问题,中国重汽坚持零容忍,所有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坚决斩断利益链。 “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干部队伍价值观高度统一、主动性迅速提升、执行力空前强大,就像一支大型交响乐团,大家已经统一到同一个‘交响乐谱’上。”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纪念大会上,谭旭光如此评价他手上的这支队伍。可以预想的是,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必将在二次创业征程上,奏出更激昂的乐章。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
[ 关于我们 ] [ 人才招聘 ] [ 展会合作 ] [ 广告服务 ] [ 友情链接 ] [ 免责声明 ] [ 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