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稳步推进“双碳”目标大背景下,节能减碳之于企业,不是一道是否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做好的必答题。在商用车领域,这道必答题何时开始做?如何做?整个行业都在盯着一汽解放这个“老大哥”的动作。 9月29日,在汽车城长春,一汽解放发布“15333”新能源战略,即“蓝途行动”,确定到202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12万辆,占总销量的20%,收入达到500亿元;2030年销售新能源整车32万辆,占总销量的50%,收入达到1500亿元;203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50万辆,占总销量超过70%,收入超过2500亿元。 一汽解放要致力于成为E时代全球商用车技术引领者、标准制定者、价值创造者,提供“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敲定新能源落地时间表 一汽解放的军令状 不难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的新能源战略,一汽解放“蓝途行动”在规划上不存在所谓模糊空间,未来10年内,在每个重要的关键技术领域,一汽解放明确了必须取得突破的时间节点。 例如,2025年前,一汽解放要完成智能化整车控制、电驱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系统开发,实现新能源“核心总成数智化”。2030年前,一汽解放要完成搭载模块化底盘、智能化总成、超低风阻驾驶室、中央集中式EE架构等全新平台开发,实现新能源“整车平台专属化”。同时,未来十年,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种技术路线上,一汽解放也明确了实现关键技术落地的时间表。 这份时间表,也是一汽解放的军令状。如何在新时代谋发展,新征程谋奋进,一汽解放表现出了对市场的战略决断力,更表现出了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担当。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表示:“新能源转型是一汽解放走上‘国际一流’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研判2030年将是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标志时刻。无论是为了践行央企责任,还是战略发展需要出发,一汽解放都要加速布局、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 一汽解放的“道”与“术” 勇担责任、敢于突破是一汽解放的“道”,而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则是一汽解放的“术”。为了加速新能源战略落地,一汽解放从研发、产能、生态领域进行了三大布局。 研发方面。“十四五”期间,一汽解放将投入超过200亿元,打造全球化新能源创新基地,快速实现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同时,全面系统再造IPD研发业务流程,强化新能源产品线研发组织,率先迈入全球新能源研发与科创领先行列。 产能方面。一汽解放将于“十四五”期间投入超过100亿元打造“零碳工厂”,逐步构筑起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部等全国重点市场的新能源资源群。 生态方面。一汽解放将全面启动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四条航线中的“B航线”。同时围绕能源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核心系统,携手国家电网、宁德时代、博世动力等行业翘楚,联合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健全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大布局,体现了一汽解放双轮驱动、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智慧。善用资本投入,引入IPD进行研发架构革新,充分发挥传统车企优势与新能源技术相结合,这是解放的精进内功。而与头部企业、高校强强联合,充分调动各类型资源禀赋,这是解放的兼容并举,它山之石为我所用。 紧贴用户需求 新能源使用成本要做到“两低” 除了在产业链前端的投入,新能源战略能否顺利达成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市场。如果新的产品形式不能为用户所接受,那么这个宏伟的计划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这一点,一汽解放也有充分准备。 对一汽解放这个体量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做传统产品,还是新能源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做到全场景和全工况覆盖。据悉,一汽解放的新能源产品将实现重、中、轻、微、客5大整车产品平台全覆盖,涵盖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客车五大品系,全面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工况需求。 使用新能源产品,用户最大的焦虑点是成本控制,如何做到让新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不高于传统车,一汽解放选择了在“选、购、用、管、修、换”这些关键痛点上落子。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并提供车电分离、整车租赁及运力承接、二手车及电池回收三大专属服务。一汽解放承诺实现让用户初始购车成本低于传统车、使用成本低于传统车的“两低”目标,让用户“全生命周期乐享无忧”。 在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机遇期,一汽解放以新能源事业发展为引领,全力践行新时代商用车领军品牌的责任与担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断赋能加力。 如果信念有一种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创新有一种颜色,那一定是“解放蓝”;如果新能源商用车有一种图腾,那一定是解放“星空鹰标”。不断夯实“中国第一,世界领先”战略目标的一汽解放,真正诠释了如何做到在世界商用车产业格局中“这边风景独好”!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
[ 关于我们 ] [ 人才招聘 ] [ 展会合作 ] [ 广告服务 ] [ 友情链接 ] [ 免责声明 ] [ 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