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宁德时代(300750.SZ)公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6.11亿元,同比增长48.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9亿元,同比下降7.71%;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31.11亿元,同比增长30.95%。 宁德时代在业绩快报中称,之所以会出现净利下滑,主因是受到上年同期转让了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影响。 2018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和扣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幅度调整、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进一步规范的环境下,宁德时代加强市场开拓,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此外,随着前期投入拉线产能释放,宁德时代的产量相应提升;公司费用管控合理优化,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2018年,宁德时代完成了多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在2018年仅用24天便“闪电”过会,并在上市后迎来数个涨停板,登顶创业板市值“新一哥”。同时,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超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老大哥”比亚迪。截至2月27日收盘,宁德时代的市值为1888.8亿,在中国汽车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企业中,宁德时代的市值仅次于上汽集团。 此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宁德时代成为被车企“哄抢”的香饽饽。 不少中国的一线车企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截至2018年底,宁德时代已经先后牵手上汽、东风、广汽、吉利等车企,共成立了6家合资电池企业。 车企不愿在电池供应环节处于“被动”。对车企来说,要想更大规模地普及电动车,就要降低成本,并且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自建或联合电池企业建设专供自己的电池厂,有利于车企保证电池的高质量供应。 进入2019年,宁德时代的“朋友圈”还在扩大。 2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五年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宁德时代与一汽集团的新合资公司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已于今年1月31日注册,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出资10.2亿元,持股比例为51%;一汽集团出资9.8亿元,持股比例为49%。 至此,宁德时代已经和汽车行业三大央企、北上广三大国企,均达成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快速扩张的宁德时代而言,未来同样暗藏“风险”。除了比亚迪即将对外开放动力电池供应之外,日韩动力电池公司,正在卷土重来,誓要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补贴退坡之后的市场来一场正面对决。 今年1月22日,丰田汽车公司与松下电器宣布,双方将于2020年底前成立车载电池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新合资公司在大连工厂所生产的电池将不仅供应给丰田在华的合资公司,而且会对外开放。而此外,韩国的三大电池企业三星、LG、SK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从去年开始在华扩充电池产能,为回归中国市场蓄力。宁德时代即将面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化竞争。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
[ 关于我们 ] [ 人才招聘 ] [ 展会合作 ] [ 广告服务 ] [ 友情链接 ] [ 免责声明 ] [ 网站地图 ] |